首页 > 观点 > 行业观察 > 详情

食品行业赛道天然优势:乳品、肉制品、调味品刚需属性奠定国民消费重要地位

来源: 公司公告,财务报表,浙商证券研究所 邓晖 时间:2021-01-21 10:30:17



食品产业中,调味品、肉制品、乳品均具备偏刚需属性,具有消费频次高、客单价较低特点,在居民食品消费中占重要地位。2012-2020Q3,A 股上市公司中肉制品、调味发酵品、乳品板块公司营收占比长期居于 70%~90%之间。

20 世纪 60 年代,安达新建我国第一个乳品机械厂,成为我国乳业兴起标志;20 世纪 70 年代,全国调味品会议召开、行业卫生标准发布,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步入正轨;20 世纪 80 年代,改革开放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企业迅速增加,1990 年北京肉制品生产企业达 800 家,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;同时,乳品、肉制品、调味品三大行业占食品消费比重大,以 A 股上市公司板块 20Q1-Q3 营收占比计算,乳制品板块占比最高(35.07%),肉制品板块次之(32.34%),调味品板块占比为 9.21%。从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看,乳品行业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出清,企业数量经历断崖式下跌;调味品行业与肉制品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,在经历行业高速发展后增速皆呈放缓趋势。

1.1. 发展驱动确定性强:人口经济双增长+技术渠道齐变革是核心动力

人口、经济双增长驱动需求向健康化、高端化转变。我国人口基数较大,增长速度较为稳健,食品消费体量巨大;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3-2019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.83 万元升至 3.07 万元,CAGR 达 9.01%,城镇化率从53.7%升至 60.6%,增长 6.9pct,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叠加城镇化率提升,驱动需求向健康化、高端化转变。

技术发展驱动生产端品类创新加速、流通环节效率提升、消费场景日益丰富,多重因素打开行业成长空间。

1)乳制品行业:90 年代末伴随 UHT 加工和无菌包装技术引入国内,乳制品保质期延长,液态奶销售范围扩大, 鲜奶迎来需求高峰;2009 年光明推出第一款常温酸奶莫斯利安,采用巴氏杀菌热处理技术,颠覆传统酸奶存储模式, 常温酸奶迎来高速发展;冷链物流体系日趋完善,据中国冷链委统计,2018 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为 3035 亿元,同比 增长 19%,预计 2018-2020 年复合增速为 24.4%,冷链基础设施完善助力低温奶销售范围扩大,低温赛道进入高增长阶段。

2)调味品行业:生物工程育种、高活性菌种培养等技术于 90 年代引入,多菌种发酵技术、多因子调控制曲技术等于 2000 年后引入,助力调味品生产中发酵、制曲、加工等环节效率提升,调味品企业规模效应提升成为可能。

3)肉制品行业:20 世纪 80 年代滚揉出现,加快腌制速度;20 世纪 90 年代悬浮技术出现,改善产品外观颜色; 21 世纪 10 年代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升食品风味;期间挤压膨化技术、超高压技术、脉冲强化技术相继出现,持续改进灭菌效果,推动产品品质不断升级。

1.2. 行业趋势:龙头持续受益于集中度提升

1.2.1. 看需求:多元化、差异化、高端化是主要趋势

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来消费需求增加,驱动各行业规模稳健增长,需求向多元化、差异化、高端化趋势发展。

1)调味品:据欧睿数据,2019 年零售端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为 1,281 亿元,YOY+7.9%。回顾 2007-2014 年,调味品市场处于增速较快阶段(CAGR 为 14.1%)。2015-2019 年调味品行业开始向偏成熟阶段演进(CAGR 为 6.5%),市场整体保持高个位数增长。人均调味品及发酵品消费额从 2013 年的 170 元左右提升至 2018 年的 240 元左右(13-18年 CAGR 7.3%),与调味品市场规模基本保持同步增长。从餐桌酱料的具体类别来看,酱油作为中式餐饮中的基础调味品,刚需属性强并且消费频次较高,是规模最大品类,2019 年零售端市场规模约 800 亿元,其次为辣椒酱和蚝油,2019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75/65 亿元。

消费升级叠加餐饮需求旺盛背景下,技术持续升级提供支撑,带动调味品行业迅速发展;中国城镇化率(13-18 年上升 6.2pct)、人均可支配收入(13-19 年 CAGR 为 9.0%)持续提升,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,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餐饮和生活方式,餐饮行业需求旺盛(15-19 年 CAGR9.7%),推动调味品行业规模扩张。

肉制品:消费量增速放缓,但整体肉制品消费量仍有 2.5 倍以上发展空间。据欧睿数据,2019 年我国肉类产品消费量为 6241.2 万吨,已连续两年下降。对标海外来看,2018 年全世界肉制品占肉类消费比在 45%以上,其中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比超 70%,而我国肉制品消费量占肉类比例仅不足 20%,预计我国肉制品消费量仍有 2.5 倍以上的发展空间。

深加工率提升或为肉类行业规模增长点,猪肉深加工消费量或有 2 倍提升空间。USDA 于 1990 年调查显示,62.3% 的美国人均猪肉消费为猪肉深加工产品,美国饮食习惯导致其中大部分产品为烟熏火腿等低温产品,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习惯逐步改变,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便利性较高的肉类深加工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,我国肉类深加工率(不足 20%)

尚有较大提升空间:我们认为,产品结构升级为肉类行业未来主要发展驱动力,而深加工率为产品结构提升的重要支 撑;基于美国及中国人均消费量,我们测算国内深加工猪肉消费量仍有 7%-30%的消费量提升空间,假设我国肉制品深加工率提升至 30%,则深加工猪肉消费量将为当下的 2 倍;

液态奶:常温白奶/常温酸奶受益于技术进步相继引领增长,低温受益于冷链普及有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。 1)UHT 加工+无菌包装技术驱动常温白奶崛起。早期我国乳制品类型较单一,主要以奶粉为主;90 年代末伴随UHT 加工和无菌包装技术引入国内,乳制品保质期延长,液态奶销售范围扩大,乳制品类型由奶粉向 UHT 奶扩展;鲜奶迅速迎来需求高峰,1980-2008 年我国牛奶年产量从 119 万吨增至 3587 万吨,CAGR 为 13%,截至 2019 年,行业规模已达 1037 亿元,远超其他各细分赛道;常温液奶市场已步入成熟稳健增长阶段,增长点在于结构升级。

a)据欧睿数据,2019 年常温白奶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仅为 1.84%,2024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1037 亿元,产品结构升级是主要趋势;龙头伊利、蒙牛分别推出金典、特仑苏等有机白奶布局常温高端赛道,满足消费者健康化消费需求,开拓新增长点;据欧睿,2015-2020 年伊利金典/蒙牛特仑苏市占率分别+4.1pct/+5pct,对比普通产品伊利纯牛奶/蒙牛纯牛奶分别-0.3pct/+1.6pct,高端白奶产品增速明显较高,或为常温奶赛道增长引擎;

b)常温酸奶经过黄金发展期后增速放缓,2019 年市场规模同比仅增 10%,较 14/15 年增速 127%/135%大幅下落;龙头纷纷加强产品升级迭代,伊利安慕希/蒙牛纯甄多次包装升级+口味上新,现已分别涵盖 10/9 种口味;截至 2019年,伊利安慕希销售额已突破 200 亿,市占率达 18.6%,保持行业绝对领导地位;蒙牛纯甄市占率达 9.4%;常温酸奶持续升级裂变或为增长提供保障。 2)消费需求转变叠加冷链普及,低温产品或为未来新增长驱力。a)低温酸奶含有常温酸奶缺乏的活性菌成分,营养价值更高,顺应市场消费升级趋势,迎来快速增长,近年来低温酸奶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 15.17%,2019 年低温酸奶市场规模达 422 亿元,同比增 14.36%;b)低温巴氏奶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奶营养成分,其氨基酸、维生素、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比 UHT 灭菌奶保存程度更高,广受消费者青睐;据欧睿数据,2019 年国内巴氏奶市场规模为 343 亿元,同比增长 11.6%,预计 18-24 年 CAGR 为 8.9%,增速或达到常温奶(预计 18-24 年 CAGR 为 4.2%)两倍以上;c)冷链物流体系日趋完善,进一步扩大低温奶销售范围;据中国冷链委统计,2018 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为 3035 亿元,同

比增长 19%,预计 2018-2020 年复合增速为 24.4%,全国冷藏仓库总容量 2012 年-2019 年增长约 150%,冷链运输车辆 2017 年达 14 万辆,2011-2017 年复合增速约 27.8%;全国各地的冷链物流与电商可为鲜奶跨区域流通提供有力支持,扩大低温业务销售范围,助力低温赛道高速增长。

风险提示: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风险;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;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

上海品牌营销策略,上海品牌营销战略,上海品牌营销公司,上海品牌营销方案,上海品牌策划公司



世邦大通控股集团免责声明

本网站部分图片及文字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源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本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。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知识成果,若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处理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转载来源地址。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
欢迎建议、意见、合作、投稿至 ipoemba@foxmail.com

世邦大通超级增长战略咨询 | 世邦大通资本·世邦大通投资